“要学愚公创奇观,修通高速连万川,一解出山心头苦,融湾入海梦能圆。”5月底,首届粤港澳(第十五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总决赛在广州市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一部反映人大代表履职故事的新编少儿广东汉剧《如愿》,题材新颖,大放异彩,喜获集体组金花奖。这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展演部副主任潘智勇把代表履职故事与本职工作巧妙融合的一个创新成果。
深入履职带来“金点子”
新编少儿广东汉剧《如愿》,讲述一群客家山村的留守儿童结识了进山视察调研出行难问题的省人大代表红梅一行,通过代表们的介绍,他们对高速公路和铁路将来建成给客家山村带来的美好变化充满憧憬。红梅代表与他们约定,待她开完省人代会回来,到镇上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向父老乡亲汇报向大会提交建议的具体情况。因此,一群快乐的“小候鸟”相邀下山,带着各自的希冀,赴约而去。
“从情节构思到竞演决赛,我花了大半年时间。”说起剧目创作过程,潘智勇侃侃而谈。“去年下半年,培训部主任稽兵找到我,就参加首届粤港澳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现场竞演的剧目,请我出出主意。少儿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时间我们也是一筹莫展。”
带着编剧任务,潘智勇参加了去年底的全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为了让代表实地感受苏区群众对出行难的期盼之情,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安排代表坐车横跨大埔丰顺两县,下基层、进山村,深刻体会大丰华高速公路大埔至丰顺段项目、梅州至漳州铁路项目对于梅州“融湾入海”意义重大。“希望各位代表立足岗位,多为山区群众发声代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一番寄语,潘智勇记在心里。
转眼到了2024年1月,潘智勇和其他代表一起,马不停蹄赶赴广州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审议报告时,当听到省人大代表、大埔县银江镇李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红梅等多名代表,就加大对梅州苏区交通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促进梅州“融湾入海”发言呼吁并提交建议时,潘智勇忽然灵光一现:何不将此写入竞演剧目?
会议间隙,潘智勇把这一想法与梅州团其他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和梅州日报随团记者逐一进行了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支持。
经过调研思考和闲聊启迪,潘智勇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一个反映代表履职、表达群众呼声的故事轮廓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成形。
精心打磨喜获“金花奖”
春节过后,潘智勇开始动笔。经过几番打磨,写出了不到2000字的新编少儿广东汉剧《如愿》。“剧情设定在当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埔县小山村。”潘智勇说,故事通过留守儿童的视角来看人大代表履职,展现了人大代表履职为人民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改变区位落后条件的殷切之情,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故事起到“扩音器”的作用,让群众的呼声更加响亮,推动代表向大会提交的建议,更快变成现实。
“剧本取名《如愿》,有三层意思。一是通过代表履职促进梅州早日‘融湾入海’如愿,二是传承弘扬广东汉剧艺术的愿望能如愿,三是参加小梅花荟萃活动现场竞演获奖的愿望能如愿。”潘智勇表示,实现这三个“如愿”并非易事,需要多个环节、各方力量的合作努力。
为此,除了担任编剧,潘智勇还自任导演,邀请同事熊长江作曲。选角和组织竞演,则委托广东汉剧活动驿站——蓝风铃艺术培训机构。“《如愿》的演员,都是中小学生,最小6岁,最大13岁,都没有太多舞台经验。一个半月时间,在汉剧院各位老师的专业细致的指导下,孩子们能够完美把戏剧表演下来,并获得省里的金花奖,非常不容易。”蓝风铃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古姗姗激动地说。
“代表履职离不开本职工作,两者相互促进。潘智勇代表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看完《如愿》竞演决赛视频,《如愿》中的灵魂人物“红梅代表”原型之一、省人大代表刘红梅赞誉有加。
“创新履职方式,提高履职实效,是每个代表的必修课。希望有更多像潘智勇这样的代表,在不同的战线上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实现履职工作和本职工作的圆满结合,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担当、新作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对潘智勇代表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履职找到“金钥匙”
2023年,潘智勇成为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他一直思考着如何运用文艺来履职和通过人大履职来弘扬客家文化,宣传广东汉剧。
“去年剧院通过网络教学,把广东汉剧拓展到非洲国家。在一次授课中,一名毛里求斯的老华侨听到汉剧,高兴得像个孩子,眼里闪着泪花,不停地向身边的人介绍汉剧,那个情景至今令我动容。”今年1月24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潘智勇向众人讲述了汉剧走向世界、彰显国家文化自信的故事。
除了在“代表通道”为广东汉剧发声,潘智勇还撰写了《关于立法保护广东汉剧传承发展的建议》。他说,希望通过立法明确广东汉剧传承保护机构的定位,保障传承研究的经费和专业人才队伍的成长,让社会各界参与和关注广东汉剧的传承和研究,共同参与汉剧知识产权的保护。
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70周年,如何通过戏剧与履职融合的方式,深度挖掘人大故事,生动展示代表形象,有力彰显制度自信,是潘智勇侧重思考的问题。“很高兴我找到了结合点,通过编排《如愿》,我倾注了专业热情,也践行了履职思考。”他说。
“编排《如愿》的过程中,我们挑选了有舞蹈基础的孩子,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让他们从对汉剧一无所知,到喜爱汉剧表演形式。”潘智勇说,很高兴《如愿》能获奖,这既是人大代表建议戏剧化的有益探索,又是引导少儿参与汉剧的有益尝试,他希望能思考并践行更多传承汉剧文化、延展代表履职工作的新方式。
如今,潘智勇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履职路上,精心演绎着每一个角色。无论是演员、导演,还是人大代表,他都用心用情用功,力求每个角色都出新出彩。
梅州日报记者:林德培
通讯员:钟宇亮
视频剪辑:林德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罗欢欢
审核:张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