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至24日,我市举行博士基层行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推进会,帮助人才更好地认识梅州、融入梅州、建设梅州。40余名博士深入市人才驿站、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州城市展览馆、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五华县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地,看展馆、访企业、走基层,增进对梅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感受苏区红色文化和客家传统文化的积淀。
博士代表走进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参观考察。
赞叹服务多元 感受历史沉淀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搭建良好平台、加强服务保障、促进沟通交流,营造重才、聚才、用才、育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博士团的40余名青年才俊,来自教育、医疗、农业、环境等领域,既有来梅逐梦的“新客家人”,也有荣归故里的“本家人”。基层行首站,博士代表来到市人才驿站,站内学术交流室、一站式服务区、咖啡吧等一应俱全,可提供多元化的人才服务。广东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数据信息中心经理潘乐博士说:“我到梅州工作仅3个月,一开始还人生地不熟,市人才驿站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办理多项手续,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可以更安心地工作。”
博士代表前往梅州城市展览馆参观。
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博士代表认真聆听客家人的迁徙历程。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伟庭博士是蕉岭人,在香港读博、澳门工作近10年,于2017年回梅发展。“这趟基层行让我重温了历史、更新了知识,对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陈伟庭说,高铁开通后,梅州的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也必将快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凝聚智慧力量 建言经济发展
铜箔和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是梅州五大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加快打造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中国铜箔之都”,助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博士代表在梅州博敏电子参观考察。
“以前提到梅州的产业,第一印象便是农业,到博敏、盈华公司参观后,我才了解到梅州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对梅州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副主任朱莉博士来梅已有3年,她说,此次活动有利于博士们更好地发挥智囊团作用,为梅州发展建言献策。
“梅州铜箔、电路板等领域的产业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强,力推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非常具有前瞻性。我认为,铜箔、电路板产业在通过三废无害化处理和工艺改良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教师王德慧博士说,两个月前,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和铜箔、电路板相关企业、研究院、行业协会等提出共建“铜箔产业学院”的想法,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铜箔和电路板生产技术,培养研发领域人才,为梅州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走进田间地头 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期间,博士团还前往梅州传统农业大县、国家级粮食主产区五华县,参观该县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南粤家政”“广东技工”“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基地、中央厨房、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共话乡村振兴。
博士代表前往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参观考察。
今年是市农林科学院粮油研究所的吴亚辉博士来梅逐梦的第5个年头。“梅州农业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虽然梅州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田地面积相对较少,但生态和富硒资源优越,可以探索发展高端农业、大健康产业。如今一些乡村发展起了七彩稻田画、农耕体验、稻鱼共生等项目,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吴亚辉说。
“作为农业大市,我建议梅州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以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引领力,示范带动发展产业。其次是借才引智做好人才服务,发挥博士高层次人才、驻镇帮扶工作队、乡贤等作用,搭建平台,对接服务乡村振兴。再次是面向市场探索现代农业体系,立足梅州地域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嘉应学院客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魏和永博士说。
合作意向形成!博士服务团队与梅州8个县(市、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签订服务协议 >>
筑巢引凤!五华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揭牌 >>
文/梅州日报记者:江婵
图/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编辑:张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