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叶嘉莹先生的广东情缘

人力资源管理师初级报名条件 3679

  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素来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为世人敬仰,终身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著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作品。

叶嘉莹。

叶嘉莹。

  叶嘉莹几乎捐献了个人的全部财产,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永言学术基金”“迦陵基金”,以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事业,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记者梳理发现,叶嘉莹生前的经历曾数次与广东产生交会,与岭南大地渊源颇深。

  1974年,叶嘉莹从海外归国,第一次回大陆探亲便是在广州入关,再飞往北京,她一直留着这张飞机票,此后多次往来国内外,也是先经由广州进出。

叶嘉莹。

叶嘉莹。

  “归途小住五羊城,破晓来参烈士陵,更访农民讲习所,燎原难忘火星星。流花越秀花为绮,海珠桥下珠江水,可惜游子难久留,辜负名城岭南美。”叶嘉莹为广州撰写了一首长诗,记录下她游历烈士陵园、农讲所、流花湖、海珠桥等广州地标的心情。

  1982年9月,叶嘉莹在国内的第一本专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她本人的重要著作,也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研究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曾有学者回忆,此书在国内一出版,国内研究王国维的论文质量显著提高,相关文学批评专著如雨后春笋般破士而出。“叶氏此书可以说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研究繁盛期的扛鼎之作,自然也是八十年来王氏文学批评研究的权威著作。”不久后,叶嘉莹又在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另一部作品《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

  不管是归国中转站还是学术著作的出版,广州在多层意义上,都算是叶嘉莹归国的第一站。

  2020年10月,一部记录叶嘉莹传奇人生的影片《掬水月在手》横空出世,反响热烈,并于次月斩获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项。这部作品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粤产”风味十分浓郁。

《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

  这部作品由《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文学电影总监制陈传兴执导,花费三年时间,远赴10个地区取景,采访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痖弦、汉学泰斗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在内的叶嘉莹亲友和学生43位,在特邀音乐家佐藤聪明创作的《秋兴八首》古乐中,娓娓道来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一生。电影同时作为文化变迁与传承的镜像记录,紧扣时代脉搏,交织出一幅横跨千年的中国古典诗词史。

  此外,叶嘉莹的得意门生——景蜀慧长期以来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任教。她是20世纪90年代缪钺和叶嘉莹联合培养的博士,多年来一直与叶嘉莹保持联系。回忆起三十多年前恩师的教导,景蜀慧曾表示,叶嘉莹讲古典诗词,特别注意其内在的感发力量,同时又能运用符号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等新理论、新观念,对古人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嘉莹师的指点,使我深刻理解了一种深入心灵的解读方式对‘文史互证’治史方法的重要价值。”景蜀慧说。

  (图片源于网络)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统筹:刘炜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