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从货物到服务:世界级大港如何新生|再造新广州 跨国调研行

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 9634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客户在哪里,汉堡港的重点就在哪里。”汉堡港营销协会的亚洲事务发展负责人Inga Gurries在此前采访时表示,他们代表汉堡港去参加不同展会,其中就包括11月举办的进博会。

  连续多年,汉堡港在中国的展会上推介物流解决方案与智慧交通系统。同时,其自身也打造了一批世界上无可替代的海洋专业展会,比如“世界第一大造船海事盛会”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展,以及欧洲最大的风能展WindEnergy等。

  作为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汉堡港业务重心的转变,折射出世界级大港的转型趋势: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时代的到来,让“吞吐量”已不再是现代港口的“金指标”。这场转型,不仅要求港口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升级,更需要在服务理念、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浪潮推动下,港口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并带来了一个蓬勃的港口新时代。

  广州,因港口而兴盛。当前,广州提出,要全面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引领作用。在新的格局中,成为链接全球、配置高端要素的重要枢纽,是广州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

  全球大趋势与广州大战略相交融,呼唤广州的港口需要来一场新生。

  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

  港口自存在开始,就不仅仅是货物贸易。

  17世纪,海运保险商、商人、船东最喜欢光顾伦敦爱德华·劳埃德咖啡馆一起交流信息。后来,咖啡馆开始印制船舶登记资料,提供保险及船舶租用信息,制定并出版了第一份行业标准。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船舶认证、保险机构劳埃德船级社;

  1823年,贸易商和船长聚在维吉尼亚-波罗的海咖啡屋,商量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抗衡航运市场上的投机和欺骗行为。咖啡馆内还设立了交易室,方便会员间进行航运交易,奠定了“全球航运业晴雨表”波罗的海交易所功能的雏形。

  纵使伦敦早已不是全球造船业中心,但伦敦曾是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通过发展航运金融、船舶经纪、海事法律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航运定价中心和管理中心,实现了传统航运中心向现代航运中心的转型和升级,占据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塔尖层级。

伦敦港。资料图片

伦敦港。资料图片

  调研组观察到,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点。在讨论港口时,我们很难绕过服务贸易这个大课题。

  英国联合港口公司(ABP)发展部的负责人Carl Jesse说,英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已经非常缓慢,迫使他们思考港口发展的其他路径。

  “对我们来说,绿色能源、游轮产业等非货物产业以及港口土地开发都至关重要。除了运输集装箱和钢材之外,我们还可以发展货仓、制造业甚至电影制片。”Carl Jesse表示,在努力推动传统货物吞吐量的同时,也要扩宽思路,追求多元化。

  随着全球贸易网络发展趋向一体化,以及制造产业链的全球化,港口的高附加值环节,已从航运相关的制造、运输本身,转移到航运的前端技术创新和后端服务保障环节。

  汉堡港作为汉堡一直以来的经济命脉,如何保持港口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汉堡研究的重点。

  汉堡港对转型的探索早有布局,其中,全面引入了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以实现港口运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港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装卸和仓储业务,而是积极发展增值服务,如报关、报检、运输和物流咨询等,以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汉堡港。资料图片

汉堡港。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目前英国的服务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48%,而主要分布在伦敦的金融保险与商业服务,又占到了总服务出口的60%。

  港口,已从航运属性拓展到服务属性,从资本密集延伸到知识密集,从货物流升级为信息流。

  从“吞吐能力”到“集成能量”

  保持着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德国最大的物流枢纽的地位,久经风霜的汉堡港对市场发展依然有着敏锐的嗅觉。

  在德国汉堡易北河畔,各国船舶来往穿梭,码头上吊杆起落,无人指导小车繁忙而有序地行驶着……这里是德国汉堡港,自1189年开始投入运作,见证了八百多年的贸易变迁,汉堡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

  新一代的技术变革,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不仅改变了很多行业的规则,也正在改变港口。

  不久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了2024年《海运评述》,报告指出,提升港口效率的关键在于区块链、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数字化应用,这些技术能有效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货物追踪能力、改善转运效率。

汉堡港。资料图片

汉堡港。资料图片

  汉堡港务局是数字化转型的坚决拥护者。1982年,汉堡港就开启了数字化之旅,全球首例无人指导小车更是在这里诞生,为行业树立了规范和标杆。“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拓展,让汉堡港成为目前世界上在物流处置、集装箱装卸过程中最顺畅、效率最高的港口。”Inga Gurries说。

  当下的汉堡港,实现了工作流程、港口装载作业监测和风险防控的数字化。同时仍在积极构建“智慧港口”,借助汉堡港服务与数据网络(Service and Data Network Port of Hamburg)项目、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创新园区(home PORT)项目和港口联盟(chain PORT)项目,全面提升港口的竞争优势。未来十几年间,在《港口发展规划2040》文件的指导下,汉堡港旨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更上层楼。

  驾驭规则制度是港口永续发展的源头力量。伦敦凭借最为完善的配套服务,如船舶设计、海洋金融、海事法律、港口管理、海事支援、海员培训等,为港口注入永续发展的活力。

  伦敦的海事商业服务集群已成为英国向国际市场提供出口服务的枢纽。

  伦敦是全球海事仲裁的中心,每年给英国带来300亿英镑的收入,其海事仲裁规则被全球海事仲裁案件广泛引用。像伦敦城市大学贝叶斯商学院,是全球领先的航运商学院。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协会、劳式海事学院等机构,还能为从业者提供国际认可的海事服务资格认证。

  若说“软联通”是搭建桥梁,那么在适应贸易变化的过程中,关键驱动则是资金。

  在今年,英国联合港口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投资的基金,同时,也为初创企业在港口提供场所、客户和基础设施,帮助他们扩大规模,得以创新技术。

伦敦港。资料图片

伦敦港。资料图片

  而这些获得港口支持的初创企业,不乏绿色方案和装备的提供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非锦上添花,而是我们战略的根本。”Tim Morris说。借助有针对性的投创,港口的发展战略在资本驱动下变成现实。

  调研组发现,当全球贸易格局和技术革命成为港口发展新的“变量”,海洋城市可以凭借自身服务业优势,通过政策革新、市场融合、技术创新等举措,成为服务贸易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进行实践与探索。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顺利落地实施,到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再到“湾事通”助力“三地同城、无感跨境”……一系列跨制度、跨区域的软联通带动了湾区的“大变化”。

  广州拥有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集聚了数字文化、数字广告、跨境电商等一批数字服务出口头部企业。想要在强大的货物贸易基础上,搭建好服务贸易优势领域“出海”的桥梁,广州应在服务贸易的不同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方向,要用好独特的比较优势——除了高能级航运、数字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桥”,更重要的是能够建好规则、制度、标准、管理等“软件的桥”。

  从“区域中心”到“国际枢纽”

  贸易变,功能变,港口的地位和角色随之转变。

  从区域中心,跃升为国际枢纽,成为世界众多港口孜孜不倦追寻的方向。

  为了这个目标,在大湾区,一众港口正在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探索——

  香港港在国际中转上发力,深圳港在欧美外贸中崛起,广州港则在东南亚、非洲航运中实现领先。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航运服务资源正在跨境跨区域整合,提升着大湾区港口的群总体服务能级。

南沙港。资料图片

南沙港。资料图片

  跳出航运看港口,一些国际强港似乎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伦敦港早已跌出全球集装箱大港TOP50,而伦敦作为全球海洋金融中心的地位却为何不曾动摇?保持海洋经济的敏锐度,伦敦做的,正是摆脱对集装箱吞吐量的依赖,借助自身服务业优势,通过政策革新、市场融合、技术创新、城市更新等举措,保持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地位。

  伦敦的发展经验向世界的港口城市证明:衡量一个海洋金融中心,港口实力只是其中一环。对于围绕港口而兴的海洋经济,航运属性固然是基础,但服务属性越来越成为了实现升级与跃升的抓手,也是海洋城市成为世界级枢纽的关键。

  提起枢纽,新加坡同样是不可小觑的存在。

  地处东西贸易通道战略要地,新加坡与123个国家的600个港口相连接。同时,毗邻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市场和生产基地,新加坡还是重要的航运中心和商业管理中心,吸引大量外国船舶驻扎于此。

  再看内部环境,新加坡的经商便利程度、创业生态环境、海运公司竞争力,城市对企业总部、运营和研发等功能中心的吸引力,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得天独厚的地位优势,加之面向未来的城市引力,让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要塞”,更是“世界级枢纽”。

  视线从亚洲转向欧洲,荷兰的鹿特丹港正是长期雄踞欧洲第一的大港,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物流心脏”和国际贸易的桥头堡。

  而鹿特丹港的发展史,正是一个不断完善系统、发展港口相关产业和运输的历史,也是顺应世界航运和贸易的发展趋势,从市区河畔沿河直向大海要地的历史。

  在鹿特丹港,有包括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滚装运输等多种物流服务,此外,还与全球各大港口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在这里,不仅港口处理的货物种类繁多,货物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强大的物流网络、高效的通关服务,确保了货物的快速流通和及时交付。

  环顾这三个世界级港口后不难发现——港口城市的下一站是“枢纽”。

  在上海东方枢纽成为集航空、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后,广州也正在向空图强、向海扩能、向陆聚势、向智而行,用大枢纽的姿态,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

  以港口为窗口,这是一场值得跟踪观察的新探索。

  策划:林焕辉 龚晶 陈思勤

  统筹:陈思勤

  撰文:钟晓宇 陈思勤

  设计:招凤仪

  调研组:林焕辉 陈思勤 柳时强 周甫琦 刘珊 钟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