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非遗小剧场《风土·客韵》、广东汉剧“进景区”巡回演出、抢抓梅龙高铁通车时机举办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动、实施嘉应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今年以来,梅州市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焕新文旅体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梅县区松口镇高标准推进松口古街保护提升,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有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连志城 摄)
以文塑旅
做实文旅载体
梅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客家先民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客家人衍播至海外的重要出发地,有“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之称。作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为梅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梅县区松口镇是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骑楼林立的老街、承载着深厚记忆的松江大酒店、火船码头,每天都迎来大批游客。近年来,松口镇坚持“实事求是、修旧如旧、协调统一”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松口古街保护提升,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突出客侨文化特色,全力做好古镇保护和开发,丰富古镇特色业态,让古镇更加可赏、可游、可玩、可居,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
在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中心,由百年历史旧港务所改建而成的梅州松口印象酒店开业刚满一个月,便成了松口镇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不少游客入住体验、参观打卡。该酒店设计采用传统客家风格和现代简约风格相结合,配套设施丰富,入住的游客既能欣赏移民广场美景、梅江江景,也能品尝地道客家美食,游览了解客家文化和松口古镇悠久历史。“这次在梅州旅行的体验很好,我一定会向朋友们推荐这家酒店!”来自香港的游客杨女士感叹道。
松口古镇的变化发展是梅州以文塑旅的生动体现,为旅游注入了文化魅力。近年来,梅州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不断创新“出圈”。
“有好山歌啊,你都溜啊溜等来哟……”12月6日晚,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梅州市山歌剧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非遗小剧场《风土·客韵》再次上演,依旧赢得了观众如潮的掌声。这是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为推动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历史人文资源等融入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演艺+旅游”的探索性项目之一。客家山歌(剧)、广东汉剧、提线木偶、鲤鱼灯舞、竹板舞、杯花舞、客家大锣鼓等多种艺术形式融贯其中,穿插客家山歌学唱等游戏互动环节,全都让观众直呼“过瘾”“精彩”。观众谢女士说:“整场演出客味十足,作为客家人的我都看得很开心。以后会介绍给外地来梅州旅游的朋友,给他们满满的客家仪式感。”
以旅彰文
焕新文旅体验
文旅产业不仅要文化活化,而且要上接市场、下接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梅州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创新文旅消费产品供给。
今年8月,广东汉剧“进景区”巡回演出活动走进平远县五指石景区,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青年演员带来《天女散花》《花灯案·瞧锦扇》《扈家庄》等广东汉剧经典节目,令游客们赞叹不已。随后,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演职人员还走进兴宁市熙和湾、大埔县百侯古镇、雁南飞茶田景区等各大景区巡回演出,让更多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随着各地文旅产业“大展身手”,单纯“看景”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兴宁市叶塘镇依托玖崇湖温泉度假区,打造了高端温泉酒店、商业购物区、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依托十里版画长廊、磐安围古民居,打造兴宁版画实践基地;依托逍遥谷温泉康养度假村,打造大型团建基地;依托农业种植户打造采摘基地;依托园区企业打造工业研学基地……通过不断丰富文旅场景,增加更多互动性、体验性,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
随着红色旅游升温,位于大埔县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连续两年参观人数突破百万人次。如今,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正在全力推进红色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和红色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工程,重点建设好总建筑面积6346平方米的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中心,进一步提升园区接待水平。
嘉应古城是梅州文旅的一张耀眼名片。今年,经过改造提升的凌风东西路再次“出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在特色招牌、彩色灯带等装饰下,老街骑楼焕发出新活力。今年国庆假期,相关部门策划举行了嘉应古城“快闪”活动、客家非遗美食文化荟、嘉应古城美食寻宝打卡及主题光影秀活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在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期间,梅州市县两级围绕文艺演出、文博展览、百姓舞台、非遗活动、公共文化活动、景区景点优惠等方面共举办各类活动159场,有力持续提振文旅市场,梅州城市魅力充分释放。个性十足、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不断吸引着各地游客来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梅州累计接待游客20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49亿元。
文/梅州日报记者:刘晓娟
图/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编辑:罗欢欢
审核:李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