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发布周·年度议题|记录2024:珠三角企业出海全球报告

福建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1

  编者按

  经济,是当前首要的议题;企业,是湾区创新的主体。

  企业强,则大湾区强;经济兴,则大湾区兴。基于企业,关注城市;基于经济,纵论湾区。

  企业有兴替,一年一议题。2024年,大湾区企业的年度热点为“出海”。

  1月6日起,南方城市智库将首次以“发布周”为形式,一天一主题,在南方+客户端陆续发布《出海——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系列成果,并于10日正式集纳出版主题特刊,敬请垂注。

南方+ 招凤仪 制图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不少珠三角企业家不是在海外,就是在去往海外的路上。

  “帮我订一张去越南的机票。”这是2024年中山“首富”张聪渊对助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视源股份海外事业群副董事长周莉莉也一样。“几乎每个月出差一个国家。”2024年,是她入职以来出国次数最多的一年。

  频繁往返于墨西哥的伊戈尔董事长肖俊承在去年就发现,由于出海太热,墨西哥开始出现一地难求。“上午看中的土地,下午就被告知卖掉了。”

  相比过去,珠三角这一轮出海浪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闹”。从龙头企业领航到中小企业“加盟”,珠三角“草”“灌”“乔”三个类型的企业齐头并进,步入制造业的“大航海”时代。

  数据显示,广东上市公司中,已有超过六成企业选择“出海”,出海公司数量及境外业务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海外粤商会总数达到46个‌‌。

  开放的珠三角制造,努力走向世界。从东南亚、非洲、欧洲扩展到中东、拉美,“一带一路”上,他们把珠三角制造的大旗插遍世界;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珠三角制造乘风而起走俏海外;或是关税牵引,或是跟随客户,或是靠近市场,有外部倒逼,更有战略主动,他们为不同的动因开启远航;从“产品”出海、“工厂”出海、品牌出海再到服务出海,一边加速出海脚步,一边重仓大本营,构建“平行供应链”,各式出海模式并存,造就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新增量。

  全球市场张开怀抱,加速拥抱珠三角制造。在去年前11个月中,广东是全国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外贸大省,并有望在全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作为出海先锋的家电、新能源汽车行业等更是一枝独秀。去年前三季度,深圳电动汽车出口228.6亿元,增长67%。

  这只是开始。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一艘名为“珠三角制造”的航母,正努力驶向更远的海洋。

  演进:大故事的“第四章”

  在中国制造的“远洋史”上,珠三角向来都是“领航者”。

  1978年,东莞太平镇,一个小小手袋厂,以一根拉链,拉开珠三角企业出海序幕。

  这一年,“粤字001号”这个全国第一个“三来一补”牌照发给了东莞太平手袋厂。首年太平手袋厂实现创汇60万港元。

  很少人知道,首个国内乡镇企业的进出口权同样花落珠三角。1988年,美的拿下全国首个乡镇企业自营进出口权,当年出口额达810万美元。

  以港澳为师,凭借港商、台商等“大船”的资金、技术和营销渠道,珠三角产品“借船出海”,199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40.9%,达到历史最高峰。

  时任IMB亚洲区副总裁李祖藩曾总结珠三角第一波出海潮的特点:利用低廉的要素成本进行生产,然后卖给购买力最强的欧美国家,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南方+ 招凤仪 制图

  但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见顶,劳动密集型产业再度开始寻求新的生产地,珠三角企业掀开了出海故事的“第二章”:生产能力走出去。

  2006年,美的在海外的首个独资工厂落地越南。美的集团副总裁王建国回忆起当时的走出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主要当地人力成本明显更有优势”。同年,美的的竞争对手格力电器也在悄悄布局。一年后,第一台在越南生产的“格力牌”空调下线。

  以东南亚为选址首选,一批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珠三角龙头企业,掀开了大企业海外设厂的序幕。

  此后,珠三角企业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出海的主体乃至模式进一步丰富。

  特别是2015年以来,堪称珠三角出海的第三波浪潮。

  一方面,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不少企业乘着“东风”去新大陆淘金。

  森大集团的董事长沈廷昌大概也想不到,这一年,他仅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就找到了他在非洲设厂的广东合伙人——“中国陶机大王”、科达集团董事长边程。2016年起,双方合力到非洲设厂,目前已累计在非洲6国合资布局了8个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资本出海、数字贸易两种新模式在珠三角迅速爆发。

  一是海外并购,开启“买买买”模式的珠三角企业,创造了多个“蛇吞象”:美的发起对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库卡的并购;名不见经传的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造就了当时全球打印行业最大规模的跨国并购;腾讯86亿美元收购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股份成为当年金额最大并购事件。

  另一个则是跨境电商。在深圳,安克创新、赛维时代等跨境电商品牌崭露头角。广东跨境电商从2015年起开启了连续9年的狂飙。

  但最风急浪高的却是始自2018年、持续至今天的珠三角第四波出海浪潮。比起过去几十年,这一轮出海最大的特点是:中小企业也来了。

  2018年,猎鹰卫浴的丁炜和安纳奇卫浴的曹贵祥,两位素不相识的珠三角浴室柜企业负责人,相继坐上飞往越南的航班。在越南平阳省,租下工厂,迅速在当年投产。“客户说,你得把生产转到东南亚去,不然我们没法继续合作。”曹贵祥说,因为大量的订单需要恢复,“出海”是安纳奇当时唯一的出路。

  不少人把2018年称为中小企业海外设厂投资元年。受客户和关税影响,他们不得不放弃在家门口谋生,而选择远航设厂。

  而远航是一场巨大的冒险,有人造船出海,有人借船出海。

  2024年以TEMU、SHEIN、Tiktok shop、阿里速卖通组成的“出海四小龙”,其GMV目标都达到超500亿美元的体量,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通过平台加入出海战局。

TEMU、SHEIN、Tiktok shop、阿里速卖通组成了“出海四小龙”。

TEMU、SHEIN、Tiktok shop、阿里速卖通组成了“出海四小龙”。

  数据显示,广东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8433亿元,8年扩大75倍,年均增长71.4%。

  从珠三角出发的“巨轮”越来越多。去年,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罗勇府竣工,全球销售量首次超过特斯拉;小鹏汽车P7+首批量产车从广州“驶向”巴黎车展,在出口量上居新能源汽车新势企业第一。

  更多链主企业的加码,对“链属”企业,即大多中小企业的牵引力就更强。以oppo为例,仅其在雅加达的13万平方米的工厂,就吸引了电池、适配器、数据线等7家零部件企业布局。

  但这只是新一轮浪潮的开始。

  “不出海,就出局”,2024年初TCL董事长李东生的这句话,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珠三角企业家的口头禅。

  新篇:“链式出海”新热潮

  曾晓军对这句话也很熟悉。深刻感受到迫切性的他,哪怕身处珠三角,最近半年,他每天工作的日常,都是督促远在千里的柬埔寨工厂进度。

  “得快点进设备,快点投产。”

  作为佛山一家五金灯具厂的老板,曾晓军海外设厂的脚步很迅速。去年6月,看场地、签合同、进场装修,一口气完成。“不急不行,关税可能又要加,我的同行六成都在海外有工厂了。”曾晓军说。

  这代表了当下珠三角企业出海的一个动因,无论大中小企业,为了规避关税影响,紧急出海设厂。

  2024年,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项目落在泰国,东盟国家汽车进出口免关税是重要原因;为保住欧美订单,万和电气泰国工厂二期的建设开工,比计划提前了4个月。

  当年为了寻求更低廉的成本、更广阔的市场,大企业率先出海建厂。今天,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点,正连点成网。

  去年底,美的第三家巴西工厂投入量产。前一年,美的在埃及基地再添生产区域,而最早布局的东南亚,已成为美的海外最大空调生产基地。目前,美的在海外共有22个生产基地,实现全球交付。

  “这样大的跨度布局,首先是为了分散供应链风险。一旦在一个国家的工厂因不确定因素被封导致断供,位于其他国家的工厂还能继续运转。”美的负责人表示,全球配置生产资源,可保证美的整个集团业务的有效运营。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要离客户更近,是市场规律下的主动布局。

  “客户在哪里,视源的脚步就在哪里。客户的国际化布局要求我们跟随在本地,有及时响应的供应链能力。”视源股份首席技术官杨铭说。视源股份主营业务TV主板,全球市占率近30%,形成一套全球化布局协同的产业链体系。

  作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MAXHUB远销澳洲、中东、东南亚、日韩、拉美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MAXHUB远销澳洲、中东、东南亚、日韩、拉美等18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考虑到快速响应需求,去年8月,“注塑机大王”伊之密在墨西哥设立的子公司开业。除了更好服务当地客户,伊之密董事副总经理张涛说还是为了深化在北美-中美-南美地区的服务网络,缩短交货时间,并提供更及时的技术支持。

  龙头企业往往也是“链主”企业,他们为了当地供应链建设需要,会对部分供应商,采取战略性牵引。于是造就了这一轮珠三角出海的核心特点:链式出海,即产业链抱团出海。

  去年,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奥海科技第六个海外生产基地在越南正式投产。作为OPPO、vivo、小米龙头企业的供应商,奥海科技除了要配合客户需求就近供货,还希望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铭科精技也是如此,跟随国内主机制造商出海,企业正加快布局泰国市场……

  如果把视线投向国内,越出海,越加仓,也是“链式出海”一个新趋势。不少新一轮出海的珠三角企业正在构建“平行供应链”,一边加速出海一边在国内建设出海总部。巨型供应链“中枢”希音,去年在广州开工建设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这是全国跨境电商最大总部,超20个省份的逾300城产业带汇聚在此,通过希音平台出海开拓国际市场。

  可以说,珠三角“草”“灌”“乔”三个类型企业齐头并进,开启出海建厂热,也是珠三角产业链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必经过程。

  版图:从再下南洋到挺进欧美

  越来越多珠三角企业的融入,也造就了不同的出海热土。

  从墨西哥城机场出来,鳞次栉比的广告牌上,新刷上的蓝色“MIDEA”(美的)格外显眼。200公里外,伊之密刚开业的子公司落在克雷塔罗,总经理孙勇常常扮演中资企业聚会的召集人。他曾算过,这里光是来自佛山顺德的企业都有20多家。

  来自墨西哥最大商业银行BBVA的数据显示,至2022年,美国在进驻墨西哥的外资企业中占比为35%,中国仅占比6%。而到了2025年,中国公司占比将达到20%。

  受关税政策调整影响,在这一轮出海潮中,拉美作为北美供应链跳板的作用进一步放大。在全球供应链重塑过程中,墨西哥成为“近岸外包”模式的受益方之一。

  和墨西哥一样火热的,还有离珠三角更近的东南亚。去年,在出海圈中有一种说法,从国内飞往吉隆坡的航班经常爆满。甚至2024年10月,马来西亚亚航每周从槟城飞往深圳的航班增至4班,足见其火爆。

  实际上,在东南亚,几乎没有什么国家是见不到珠三角企业的。

  特别是泰国和越南,是热门中的热门。以泰国为例。仅去年一年就吸引了万和电气、威力电器、比亚迪、美的等一批企业新工厂落地。

  珠三角不少城市甚至组团式“下南洋”。

  截至2024年6月,佛山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分布区域前十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个来自东南亚国家,分别是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24年1—11月,珠海对东盟10国的中方投资额为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28%。

  一路向西,这波珠三角的出海热,继续蔓延到非洲。

  去年底,非洲坦桑尼亚又迎来一座玻璃工厂投产。这是科达集团与森大集团合资建成的第8座非洲工厂。他们合资的其他非洲工厂,常常成为珠三角企业家的调研点之一。2023年,广东永利坚铝材董事长霍志华还没参观完工厂,就迅速拍板决定出海非洲,并在去年开始谋划在当地设厂。

  来自深圳的传音成为“非洲手机之王”,2024年第三季度市场占有率高达50%;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把原创药物青蒿素哌喹片带到非洲,成为热销品;华为与乌干达当地企业共同发布该国首个5G数字水泥工厂项目,世能集团在非洲投资从电力扩展到农业渔业。

  从贸易往来到产能合作投资,“非洲已成为粤企出海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继森说。截至2022年底,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70亿美元,3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

  但珠三角出海的作战地图,从来没有边界。客户在哪里,珠三角企业出海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在中东,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产业快速“驶入”。亿航智能与阿拉伯在中东和北非建立首个电动飞机制造工厂;文远知行落户阿布扎比中阿产业园,获得阿联酋首个自动驾驶路跑牌照;TCL中环新能源科技与沙特远景实业签署协议,宣布将在沙特共建光伏硅片工厂。

亿航智能完成阿联酋载人首飞。

亿航智能完成阿联酋载人首飞。

  在欧洲,两大战略吸引新一轮企业“走进来”。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使比亚迪、小鹏汽车等珠三角知名车企及部分零部件企业积极布局欧洲。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则让申菱环境、联塑集团、宏伙控股等制造企业瞄准了热泵产业带来的旺盛需求。

  在去年5月举行的全省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自2023年起,广东省非金融对外投资流量达23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是2019年的2.3倍,占全国比重达18.3%。

  升阶:进击的新模式

  当海外变热土,出海的模式也更多元。

南方+ 招凤仪 制图

  “以前觉得行业没有上升空间,但切入跨境电商后,感觉整个工厂都活过来。”作为东莞市康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外贸总监的陈淑玲,见证了跨境电商给工厂带来的巨大订单量。这家公司生产的纸品饮杯、节日用品,很多都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美国市场。

  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出海”,是珠三角制造出海的新模式。

  得益于珠三角丰富的制造业门类、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强大的物流网络与高技术企业集群带来的创新优势,广东跨境电商崛起。

  据海关总署数据测算,广东仅是去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4273.4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3,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但走在前面的龙头企业,已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

  过去,中国制造出海是低端的代名词,现在,珠三角企业在海外不断冲击高端市场,向价值链更高的维度发展,实现“品牌出海”。

  家电产业最有代表性。

  去年,在拿下“欧洲杯”冠名后,海信打出一副标语:“中国第一,不止于世界第二”。数据显示,去年1—5月,海信均价在500欧元以上的中高端电视和冰箱销量,同比提升了100%;从越南试点到全球版面,TCL2024年欧洲全品类有较大幅增长,预计规模超过100亿元。

  品牌出海的背后,往往离不开创新的支撑。

  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是美的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推出多款产品在美国市场大爆。去年,美的计划将这个研发中心扩建4倍,并已破土动工。

  但生产能力出海仍然是主流。以光伏、新能源车、制造等行业为代表,珠三角企业正在加速海外设厂、设研发中心的步伐。去年,比亚迪在海外布局了6个生产基地,宣布在巴西建设目前最大生产基地;光伏零部件企业伊戈尔选择在墨西哥和美国设厂,太阳能制造商爱旭科技宣布在巴基斯坦建厂。

南方+ 招凤仪 制图

  另一种新出海模式正快速壮大。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来自珠三角的数字平台和企业,开启了一场“数字出海”的新征程。

  腾讯云从2016年左右开始开展海外服务,为中国出海App提供直播、短视频等基础服务和技术方案;华为云在全球多个地区建立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服务,搭建“数字基建”;来自深圳的《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广州的《菇勇者传说》夺得2024年上半年日韩手游收入增长冠亚军,名创优品借IP打造实现去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增长43%……

  光是在游戏领域,广州已有65%的游戏企业开展了海外业务,2023年广州网络游戏海外市场总营收约215亿元。

  可以确定的是,制造业并不是珠三角出海的唯一主体。出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必答题。

  深耕大湾区,放眼向世界。从融入全球化,到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世界市场成就了珠三角制造的发展,而珠三角制造将持续塑造新的世界市场。

  策划:林焕辉 何山

  内容统筹:何山 叶洁纯 黎詠芝 周欢

  融媒统筹:黎詠芝 罗莎

  撰文: 蓝志凌 叶洁纯 张紫微 戴双城 唐卓 洪钰敏

  制图:莫迪

  出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南方城市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