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老专家发挥余热+种植户大胆试!他们,让四季蜜龙眼在梅州结出硕果!

英孚海外游学官网 9144

“经现场测算,第四产期的四季蜜龙眼亩产量为2500斤。”12月26日,位于梅县区丙村镇的多丰果场内,四季蜜龙眼迎来收获期,梅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几位老专家与果场场长、高级农艺师房始丰趁着天气晴好,对园内的龙眼树进行测产。

如何实现龙眼冬季成熟?2003年以来,房始丰在市老科协老专家的技术指导协作下,在梅州率先示范种植四季蜜龙眼。“经过规范化调控技术,果场内的四季蜜龙眼产果期为中秋、国庆、元旦至来年春节,实现了冬季成熟上市,经济效益比普通龙眼高出四到五倍。”


大胆引种新品种

四季蜜龙眼在梅州扎根

2003年,果农房始丰在梅县区丙村镇创办多丰果场,主要种植传统龙眼树。同年,市老科协理事王其光正担任肇庆市科委龙眼研究所技术顾问,在与广西藤县的专家交流过程中被四季蜜龙眼的特征所吸引。

“普通龙眼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开花,七八月份成熟。而四季蜜龙眼最大的特征是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通过重剪控梢、花期调节等措施,调控果子成熟时间。我就想,这么好的品种,为什么不引进梅州?”王其光告诉记者。

一方想提高果场经济效益,一方想找个合适位置试种新品种,房始丰和王其光一拍即合,在多丰果场建设梅州首个四季蜜龙眼示范场。“多丰果场坐北向南,北靠山坡,南是平原,西北面有白沙坪水库的水域调节果园小气候,排灌方便,旱涝保收,且光照时间充足,土层较深厚,土质良好,场前是公路,交通方便,与雁洋旅游胜地相近,是非常理想的试种点。”王其光说。

2003年,在王其光提供四季蜜龙眼种苗和技术帮助下,多丰果场引种了20多株四季蜜龙眼,开展表证试验。“在老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协作下,四季蜜龙眼成功结出果实,经济效益是普通龙眼的四五倍,所以我们改造原有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直到2008年,果场20多亩土地全部转为种植四季蜜龙眼。”房始丰介绍道。

2008年至2010年,多丰果场四季蜜龙眼示范场的研究成果先后获梅州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梅县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我市创新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我学生物出身的,从事了几十年农业科技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希望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农业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年已年迈88岁的王其光说道。

据了解,王其光从事了二十年的农科教学和校办农场的实践,在原梅县市科委工作17年,曾参与沙田柚星火计划的实施,退休后加入梅州市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并被罗定市科委、肇庆市科委龙眼研究所等6个单位、果场聘请为技术顾问,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星火奖二等奖。


创新种植技术

四季蜜龙眼喜获丰收

引进新品种,技术是关键。如何培育出适合梅州种植的四季蜜龙眼?针对这一课题,王其光和房始丰一研究就是十八年。

自2003年从肇庆科委龙眼研究所引种栽培四季蜜龙眼后,多丰果场于2007年至2009连续三年观察发现一棵优良变异的单株具有丰产优势 ,果穗较大,颗粒多,品质好,果肉较甜蜜,于2010年开始剪接穗繁育种苗,并专门种植了两亩多“丰选一号”良种园和采穗圃。十多年来,果场繁育了六万多株良种苗,推广到海南、惠阳、英德、河源及梅州各县(市、区)。

12月26日,记者走进多丰果场大棚内,只见两米多高的果树上结满了龙眼,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称重。“在多年实践中,我们创新抓住了三个依据,即四季蜜龙眼的特征、特性,市场的需求,当地气候情况,开展五个产期的调控技术研究和生产,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王其光介绍道。与此同时,果场打破广西亩种33株或66株的技术规程,探索亩种88株至120株,且经过18年试验,都未进行移植或间伐都能正常投产,直到早结又丰产,最高亩产达3000斤。

市老科协关于四季蜜龙眼的调研活动也获得了省老科协的关注和肯定。据市老科协会长梁均方介绍,2021年12月,广东省老科协一行到多丰果场现场调研指导,给予较高评价,并鼓励市老科协申报立项。在此基础上,市老科协的《四季蜜龙眼规范化调控技术调研与推广建言》科技服务项目成功立项,得到省老科协的大力支持,拨款5万元项目经费。

据了解,该服务项目立项后,市老科协成立课题组,在2022年先后开展了十次调研活动,并总结出了十二项规范化调控技术。“省老科协的立项和实践,促进了市老科协今年的科技服务工作,提高了我们老专家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了我们老专家老有所学、老有所用、发挥余热的服务水平,也促进了多丰果场发展,提高果场对四季蜜龙眼五个产期规范化调控技术水平,提高了梅州四季蜜龙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梁均方在项目主持总结验收会上说道。

“目前,我们果场的四季蜜龙眼已经上市销售,市场零售价每斤25元、果园采摘价每斤20元,批发价每斤12元。”据房始丰介绍,经过规范化技术调控,今年该果场的四季蜜龙眼有5个产果期,采摘时间从今年中秋节持续至2023年春节后。据测算,预计该果场五个产期总产量达3.1万斤,比去年总产超增加1.9万斤,产值预计可达50万元。

图/文:梅州日报记者 李艳良

编辑:李舒宇 黄思容(实习)

审核:张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