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一封侨批述亲情 一位水客动人心!走进新编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的台前幕后

线上英语口语一对一培训 89

新编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剧照。

2月27日,由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创排演出的新编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在梅州市亮胜艺术中心公开推演。全剧故事起伏流畅、层层深入的剧情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赢得新老戏迷满堂喝彩。

讲述客家本土故事

推动广东汉剧振兴发展

“批来了,钱来了,家人的消息传来了;一封批,两块钱,欢欢喜喜过大年……”当《天风海雨梅花渡》的大幕缓缓拉开,观众就被明快朴实的唱腔吸引了目光。该剧希望通过动人的戏剧演绎,再现客家人当年“下南洋”的谋生创业的生存状态,让观众在感受欣赏戏曲之美的同时,感受客家人笃守信义、拼搏进取的精神,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

作为梅州客家的本土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东汉剧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戏剧魅力。《天风海雨梅花渡》作为广东汉剧振兴发展的重头戏,也是一部讲述梅州客家历史的本土剧目。

据悉,为打造精品大戏,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主动与国内一流艺术创作团队合作创排,力邀编剧盛和煜、导演张曼君、舞美季乔、作曲钟礼俊等国内一流专家参与剧目,经过3年消化吸收,从剧情线索、人物关系、思想升华等方面进行了反复打磨,力求用更富现代、更贴近大众的艺术表演方式,将故事搬上广东汉剧舞台。

“得知《天风海雨梅花渡》要创排后,不少戏迷朋友都在期待这部剧目的呈现,对于我们演员来说,这也是一个期待,希望这次的表演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感体验。”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剧中柚英饰演者黄丽华表示。

巧思打磨突破创新

呈现广东汉剧艺术魅力

为了让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被更多人喜爱和了解,创作团队也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力求呈现客家地域特色和广东汉剧的艺术魅力。

在舞台表现形式上,广东汉剧首次尝试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重现雪崩、海难等自然灾害场景,打造了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舞台,让舞台艺术更有感染力,进一步拉近舞台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能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

在音乐唱腔设计上,广东汉剧著名作曲家钟礼俊将广东汉剧传统声腔与客家山歌、客家传统小调小曲有机融合,既接地气又流畅悦耳,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们还在和声里加入了大量现代的和弦配器,并恰合时宜地加入了钢琴的元素,让中西方音乐巧妙融合,让故事也更加符合时代环境。”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表示。

因为故事源于清末,又发生在客家地区。表演服饰除了采用清朝服饰设计外,还特别加入了浓厚客家服饰的元素,以展现客家风土人情,客家传统文化之美。《天风海雨梅花渡》还巧妙运用各地的方言俚语,充分展现了广东汉剧风趣幽默的一面。除了主要的中州官话外,还根据主角唐海顺(顺叔)在世界各处寻找叶常林的剧情,加入了如广府话、潮州话、闽南语等语言,体现当年四处都有华人劳工的身影,使情节生动有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情和烟火气。

青春面孔扛起重任

永葆广东汉剧鲜活动力

《天风海雨梅花渡》的另一个突出亮点则是全剧均由广东汉剧“新三代”的青年艺术人才担纲主演,他们朝气蓬勃,戏路宽广,通过一段时间的日攻夜战,大胆尝试和反复揣摩,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角色塑造任务。

演员万瑜在剧中饰演唐海顺(顺叔),主人公的戏份很满,全剧八场戏,他场场都在,几乎连喝口水的空隙都没有。而对于导演要求以生活化的表演来呈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也曾让他倍感压力。“导演常说要真听真感受,也让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万瑜说道。经过不断的尝试后,找到最佳演出状态的万瑜在台上挥洒自如。

如何把握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地塑造人物角色,这对剧团里的演员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此,榕妹饰演者管乐莹也深有体会,她表示,排练中最大的困难是要跳脱出程式化表演,以真情实感去展现人物形象。叶常林的饰演者邓振鹏则是首次尝试现代戏,既要琢磨感情戏,也要练习现代戏的唱腔念白。对此,他也感慨良多:“戏中有很多的内心戏,尤其是我接到远在家乡的母亲写的批时,需要我自然而真实的生活化动作去展现人物的姿态。”

演一出好戏不容易。饰演叶阿婆的演员洪晓瑜也曾在多个夜晚失眠。“睡不着,一直在回顾排练的过程,咬字是要重一点还是轻一点,才能激起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都需要演员反复琢磨推敲。” 洪晓瑜说。

“给年轻人创作更多平台,更多舞台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得到不断的成长,广东汉剧才能代代相传,永葆活力。”张广武如是说。

相关阅读↓↓

>>新编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公开推演!

>>2月27日至28日隆重推演!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来了!


文/梅州日报记者:黄钰然

图/梅州日报记者:吴腾江

编辑:罗欢欢

审核:张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