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梅州社会科学普及周暨梅州传统建筑灾后修复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登

艺考生文化课培训哪里好 141

掌上梅州讯   7月13日下午,梅州社会科学普及周暨梅州传统建筑灾后修复研讨会在梅城召开,市有关单位相关负责人、有关专家学者、梅州市古民居研究会成员参加会议。与会人员紧扣古民居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及“6.16”传统建筑灾后修复畅抒己见,为我市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建言献策。

谢小康:尽快对古建筑进行质量评估

“目前传统建筑修缮分为官方与民间,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对于保护传统建筑要有热情和担当,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小康提出,传统古建筑的活化利用要想达到一定的成效,一定要进行保护性的修缮,通过修缮后活化利用古民居,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增进人们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认知。

“尤其在灾后,要尽快对古建筑进行整体质量评估,整理出一份可行性报告,融合多方资源提高实施的效率。但更为重要的是从调查中获得启示,反思并总结造成古建筑损毁的原因。”谢小康补充道。

温亮兴:集思广益为古民居“保驾护航”

“古民居研究是一项默默耕耘的事业,它没有很实惠的利益可图,大家都是靠着一腔热情和情怀在支撑我们前行的步伐。当前,研究会接收到来自人社、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的积极信号,他们均在乡村振兴,尤其是人才振兴和乡村风貌建设方面有很好的谋划,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前行的方向。”梅州市古民居研究会会长温亮兴在发言中表示,客家古民居是国内有代表性的民居,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应当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其中,参与保护修缮,留住我们的祖脉、根脉和文脉,并让其发扬光大。

李锦让:历史将证明我们是对的

“全面普查摸底是功课,最大限度保护是前提,解决资金产权是关键,堵点看点痛点是难题,三种活化形式是出路。”市政协文史委员、市方志办专家库成员、主任记者李锦让用五句话分享了他近期深入调研多地多处古民居后的思考和建议。他提出,活化利用的前提始终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路径中,不能一味趋利和破坏牺牲文化历史价值。

“从目前来看,客家古民居的活化利用一般有商业开发、文化服务、专题展馆三种形式可供分类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确保做一个成一个。”李锦让认为,调查研究就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是“一朝分娩”,历史将证明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对的。

肖文评: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开展保护

“首先要调查清楚梅州现存古民居建筑的状态,无论是在开发还是在保护,或是受到严重损毁的情况,都要有清醒的认知,这样才能有利于后续保护工作的规划和开展。”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肖文评针对梅州古民居的发展现状提出,要结合梅州实际,与时俱进开展保护。

“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尝试使用新材料、新科技,通过分析古民居建筑具体受到的地质伤害来选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在修缮的同时也要遵守基本的修复规律,维护工作应当把防洪、防震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当中。”肖文评说。

董作荣:促进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嘉应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董作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她认为,一方面,梅州传统建筑灾后修复工作可由梅州市古民居研究会牵头,利用社会各界、高校人才等各方力量,协助官方制定发布古民居修复标准,标准的制定出台也将大大有益于日后学术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梅州市古民居研究会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各大平台,结合时事热点、难点问题发布学术研究课题,以此促进各界有学之士的思想碰撞,加强学术交流,打破信息堡垒,集思广益为保护古民居建筑提供学术支持。

钟韶英: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客家人有一句古话:‘屋子要用人气养。’这也是我的论点,古民居古建筑如果没有人去了,修缮得再好也是浪费。”高级工程师钟韶英在研讨会上表示,对古民居、古建筑而言,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在不断使用中保护它们。

“古民居的保护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还要重视周边环境,对有条件的古村落、古街道要连片打造,例如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梅城江北老街等。”钟韶英在发言中表示,在打造过程中要重视设施设备的完善,例如消防、给水、排水、智能化等,以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要求。

刘沅声:创作客家泥塑就是记录风情

“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客家人世世代代的家园,也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乡愁的载体。今天谈到的古民居保护工作,其实也是我几十年来坚持创作客家泥塑的初衷和动力。”梅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市级非遗项目客家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刘沅声在研讨会上与大家分享道。

“泥塑寄托着我的人文情怀,在客家古民居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的今天,我希望通过泥塑的方式能将客家古民居凝固下来。”刘沅声说,在他的各类大型泥塑艺术展上,围龙屋泥塑作品一定是摆放在中心位置的,围龙屋能一下子成为所有人的焦点,是宣传客家文化最好的载体。

文、图/梅州日报记者:何梓瑜

实习生:李蓁

编辑:罗欢欢

审核:张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