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十年如一日宣传梅州!这位梅州教师用摩托和相机探寻“诗与远方”

全国注会统一登录入口官网 6927

一名专业出身的生物老师,最热衷的不是花草鱼虫,而是用脚力丈量的“诗与远方”。10年来,他常常自己骑着一辆女装摩托车,驰骋在梅州各地以及周边地市的山间小道上,无论寒暑,只要天不下雨,有空一定出发。难得的是,他将一路所见留在了镜头里,将旅途所思倾注于笔端,发表于网络新媒体平台。虽然是兴趣使然,但坚持时间之久,他自己都感到意外。他,就是“快乐de东东”,梅县区华侨中学老师张伟东。

新年元月计划出行的时间地点,悉数在手机备忘录上注明。


骑行出发节假日  归来上网发图文


记者眼前的张伟东,头发花白,一脸腼腆。采访他时,很少听到长句子的表达。记者于是把水烧开,泡了一壶茶,在茶香氤氲中与之闲聊。张伟东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尤其是他持之以恒的骑行之旅。

张伟东出生于1969年,梅县区桃尧镇大美村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一直在梅县区华侨中学教书。因为从小生活在山村,张伟东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很有感情,随着年纪的增加和见识的增长,他越发对山水风光和人文建筑兴趣盎然。在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张伟东只能把出游探访的念想埋在心底。后来,张伟东买了胶卷相机,除了为学校活动拍照,出外摄影较少。2011年元旦买了数码相机后,张伟东旅行摄影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他经常把一些靓图传到QQ空间和QQ群,与朋友分享快乐。

张伟东先后用过的4部相机。(受访者供图)

“自从买了数码相机,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张伟东说,因为兴趣使然,加上家人支持,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只要有空且天气好,他都会骑上摩托车出门采风,带上家人,带上相机,满载快乐而归。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交平台的更新换代,张伟东从QQ空间转战到了梅州网等网站的梅州论坛,先后买了4部相机,发布的原创图片越来越多,与网友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在网友的留言中,张伟东还获取到一些可作为旅行目的地的线索。

2012年8月的一天,在梅州论坛上,网友小杨在张伟东拍摄的图片下方留言称,在他的老家丰顺砂田镇,有一个地方叫“山娘寨”,那里的二级百米瀑布很漂亮。这勾起了张伟东的兴趣,他赶紧上网,但搜索不到“山娘寨”这个小地名,仅从小杨留言中得知山娘寨位于占上村。第二天早上,张伟东便带上妻子出发了,临行前给小杨留了言。他们骑行了50多公里的路程,终于抵达占上村,向村民问路后,沿着小溪往上游走。当两人来到一处水潭密布、石壁陡峭的地方,正在为怎么走犯愁时,小杨怕他们遭遇危险,特意从梅城赶来做向导。在小杨带领下,张伟东夫妇最终体验了“临渊攀岩”的惊险,看到了倾泻而下的二级百米瀑布。他后来把经历写下来,附上图片发表在“梅州论坛”上留作纪念。


曾是宅男不远足  而今足迹多地留


有了山娘寨的这次涉险经历,张伟东出行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了。临行前,他都会做足攻略:上网搜索目的地相关信息,查阅地图确定路线,带齐干粮、水、创可贴等物件。“这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遇险。”张伟东告诉记者,他骑行出游,并非为了探险,也不是做田野调查,纯粹是以一颗观察的心欣赏梅州的山水、古村落、古树、名人故居乃至客家民俗等。如今,梅州各县(市、区)的知名景点和偏远村落,绝大部分都留下了张伟东的足迹,其中踏足平远就有30多次。周边市县张伟东也曾有过“一游”,甚至“多游”。

张伟东随身携带的物件:干粮、水、创可贴、口罩等。

“今年10月份,我曾骑摩托车到潮州市区,参观了牌坊街、湘子桥、韩文公祠等名胜古迹,还顺路去探访了潮州先贤王大宝的故居和墓地。”张伟东说。而据记者了解,王大宝系潮州八贤之一,其墓地位于潮安区归湖镇神前山。从梅城经潮州市区到王大宝墓,全程约170公里。张伟东单骑前往,全程走完,其毅力与执着可见一斑。

到那么远的地方出游,为什么不开轿车或乘车? “因为我晕车。”张伟东说,他曾吃过晕车丸、贴过药膏,都无济于事,但他出游“贼心”不死,只能选择骑行。骑摩托车能慢悠悠欣赏一路风光,想停即停,走山路、入山村,也很方便。

在蜿蜒的山路上爬坡骑行,是张伟东旅行的常态。

去年10月份,张伟东的网络发布平台已经从“美篇”转移到“今日头条”,今年6月起又陆续新增了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张伟东打开手机平台,显示他注册的账户“快乐de东东爱旅行”已在今日头条发布了340条图文,总阅读量244.9万。“这还不是全部,起初出游没有写文章,许多照片也没有上传到网上。”他说,从2012年开始,才陆续将游记图文发表在网络社交平台。每当看到有人转发,或者点赞梅州的山水,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觉得自己为宣传梅州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好动”的人,读书时竟是一个“宅男”。“我在梅县松口中学读了3年书,连元魁塔都没有去过。”张伟东感谢自媒体时代,让他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骑摩托车长途旅行,还在网络平台发表游记图文无数,这件事坚持十来年,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些年,去过多少地方,他也说不清楚,但还要去哪里,他已有计划。记者在张伟东的手机备忘录上看到,上面密密麻麻注明无数个计划出行的时间、地方等。“只要有时间,我还会一直走下去。”在张伟东心里,用精勤的脚步去“行万里路”,就是他念兹在兹的“诗与远方”。

图/文:本报记者  林德培

编辑:李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