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梅州这三人,拟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美发培训招生 52

掌上梅州讯9月5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名单进行公示,其中,我市3人入选,分别为童爱娜(梅州客家山歌)、张广武(广东汉剧)、钟柳红(竹板歌)。

据悉, 在各地级以上市和相关单位推荐申报的基础上,参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规则》,经申报材料审核、专家分组评审、主任会议审议、厅党组会议审议等程序,提出我省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拟推荐申报名单(共74人)。

传承人简介

童爱娜

区域:梅州

传承项目:梅州客家山歌(国家级)

(市文化馆供图)

      童爱娜,女,1959年生。从小生长在客家地区,从小学唱客家山歌。考进剧团后,不断跟著名山歌大师、客家文化研究学者学习客家山歌的各种技艺。经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和舞台经历,现已成为了一个能写、能唱、能演、能教的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她熟悉多种客家山歌唱法,特别是在客家原板山歌的演唱技巧上有独到之处,吐字、颤音、叠字、拖腔方面很好地保留了客家山歌原生态的本质特色,有“山歌甜妹”之誉。曾以山歌使者的形象多次应邀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毛里求斯、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唱。

      积极组织举办客家山歌宣传及演出活动,参与挖掘整理客家民间山歌、小调、佛曲、竹板歌等,参与编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系列丛书》。

      2009年退休后,被选举为梅州市客家山歌协会会长,为了普及客家山歌、弘扬客家文化,常常深入社区、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开展客家山歌讲座、现场教唱等活动。一直以来为推动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广武

区域:梅州

传承项目:广东汉剧(国家级)

广东汉剧《黄遵宪》剧照,张广武担任主演。

      张广武,男,1967年生。1983年考入广东梅县地区戏剧学校,师从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张权昌老师。毕业后分配到广东汉剧院工作,继续跟随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范开盛老师学习。经过多年学习及舞台实践,他在传统汉剧唱法基础上吸收声乐在气息运用和发音位置上的科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其唱腔高亢激昂,宽厚宏亮,表演潇洒大方,善于刻画各种人物,注重把握角色的“形”与“神”。

      多年来,荣获多个广东省艺术节表演奖及梅州市艺术节表演奖,1991年荣获广东第二届“舞台与银幕”杯戏剧表演奖,1995年荣获广东国际艺术节表演三等奖,1998年荣获广东省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2005年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展演奖。

      曾多次赴香港、马来西亚、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此外还走上课堂,发扬广东汉剧“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把自己所学的全部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演员,使广东汉剧的表演技艺得以传承下来,为广东汉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钟柳红

区域:梅州

传承项目:竹板歌(省级)

(兴宁市文化馆供图)

      钟柳红,男,1961年5月出生。1980年开始演唱山歌,1983年跟随山歌师钟春华、罗满学习竹板歌演唱技巧,后拜周天和及余耀南为师。经过刻苦训练,熟练掌握竹板歌包括平板、哭板、欢板、拖板、吊腔等的演唱技巧,能够运用客家方言和特有的竹板歌腔调演唱,且能即席对歌,熟唱100多个竹板歌传本,还创作了竹板歌《贺新年》、《夫妻情》等8个传本及一批短篇作品。

      每年演唱120场以上,足迹遍及兴宁市和邻县。多次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获得若干奖项,被誉为梅州市山歌大师。

      近年来,致力于竹板歌的挖掘、整理、创作和传承工作,扩大了兴宁竹板歌的影响,为推广普及兴宁竹板歌作出贡献。

文/梅州日报记者:黄钰然

编辑:黄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