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山歌剧曾称“梅县客家山歌剧”,是在客家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归属中国戏曲范畴(见《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日前,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主编、滕冬红和滕琳著的《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正式出版,在梅州市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
系统阐述
提供宝贵的史料
《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一书阐述了客家山歌剧的音乐来源与特征、客家山歌剧唱腔中的原腔和各种变体、客家山歌剧唱腔的艺术特色、客家山歌剧的乐队编制与打击乐曲等方面的内容。“客家山歌剧集戏剧文学、客家音乐、导、表演以及舞台美术于一身,其音乐是在当地客家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结合客家地区的‘语’和‘音’进行融合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剧种音乐。”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创作部部长滕冬红介绍道。
“此前出现不少谈论客家山歌剧的文章和书籍,但大都是从剧本及文字上着笔,很少有从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角度去探究的,《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刚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勋华表示,该书从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的出处、形成和发展着笔,引用了丰富的谱例,让观赏者和研究者可以掌握翔实的史料;也展示了剧种多元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为后来的演唱者、观赏者和作曲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剧种音乐史料。
梅州市音乐家协会会长李君认为,客家山歌剧的音乐唱腔是剧种的标志和生存的根本,研究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是剧种发展的需要,《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正是客家山歌剧剧种发展的必要元素,也是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研究的重要成果。他说:“《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是梅州市音乐界对当地民间音乐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客家山歌剧之幸。”
视音播放
增加学习趣味性
“摇杯花,摇杯花,杯花摇落新月华。月华照杯杯照月(哦),酒醉新人一脸霞……”梅县区宪梓中学音乐教师丘娜拿到《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一书,便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扫出《杯花舞曲》的片段欣赏,边看边学。
“客家山歌的学唱并不像鹦鹉学舌把书本上的谱例唱出来就行了,还要掌握它的发音、吐字和归韵,才能把客家山歌的韵味唱出来。”丘娜告诉记者,此书最值得点赞的是能通过下载“泛媒关联”APP,把书中提供的相关谱例以视频或音频形式播放出来,极大地激发了赏析者们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客家山歌剧唱腔创作体系按其素材(腔体)来源可分为客家山歌、客家说唱、客家小调、庙堂音乐、歌舞音乐、创作曲几大类。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王小锋说:“《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一书系统地研究了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为大家更好地了解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的来源及特征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为客家山歌剧的相关理论研究埋下了一颗启蒙的种子,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研究的依据和方向。”
“在新潮的流行文化冲击下,许多年轻人对客家山歌以及客家山歌剧都不太了解,这也包括许多年轻的山歌手以及我本人,曾经对客家山歌剧也只是一知半解。但我通过看《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加深了对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的认识。”客家歌手丘雅媚说,该书非常值得当代客家年轻人好好品读、并能从中了解到客家文化艺术的魅力及客家人的精神文明,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
文、图/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编辑:黄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