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至2日,广东省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研讨暨汕梅高速改扩建工程现场观摩会在梅州举办。作为广东省首个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广东交通集团所属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围绕“智慧技改 绿色扩容”主题,在会上作了多项经验分享,为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提供了可借鉴的“广东样板”。
会议现场 (周煦妍 摄)
作为广东省交通建设主力军,截至2024年9月,广东交通集团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达8019公里,占全省通车里程的70%。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早期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交通量日渐饱和,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受到影响。为此,广东交通集团在1997年省内率先启动广佛高速公路改扩建,目前已完成改扩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在建及拟改扩建项目里程近1000公里。
同时,广东交通集团将智慧公路、数字公路、智能建造、智慧管控等要求贯彻于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之中,汕梅高速改扩建场景下的交通导改数字沙盘技术、高低位融合全域视频监控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助推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实现数智化转型。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熊屋坝梅江大桥 (唐仁智 摄)
以“技”赋能,借“智”增效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属山岭重丘区,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共有高边坡109处,其中最大边坡高度87米,高边坡开挖作业空间小,开挖风险高。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围绕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堑边坡安全扩挖”这一重点,严抓勘察管理、严管过程动态设计、严控开挖标准工序,并引入挤扩支盘锚固等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保障边坡稳定。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边坡防护 (李啟荣 摄)
“通过运用挤扩支盘锚固技术,软弱地层的锚固端土体承载力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边坡的稳固性,为软弱地层的边坡加固及滑坡防治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管理处主任工程师李勇泉介绍。
在智慧管控方面,汕梅高速改扩建利用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的智慧隧道管控体系,成功入选省级智慧公路试点示范项目;全国首创改扩建场景下的交通导改数字沙盘技术,能够快速模拟推演出各阶段的交通导改方案;在广东省首次试点数字化地勘技术,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广东交通集团在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创新探索亮点纷呈。
目前,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结合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重难点,在路线、边坡、隧道、路面、桥梁、机电、交安、碳排放8个方面开展了9项科技攻关项目,已立项广东省地标1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20篇。
生态优先,变废为“宝”
逐“绿”前行绘新篇
在观摩会现场,省内改扩建项目首次采用的国产热再生一体沥青拌合楼吸引了众人驻足。热再生一体沥青拌合楼是一种高效、环保且智能化的设备,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率和施工质量。大量从旧路路面铣刨下来的废料,被破碎筛分设备吞进“肚子”,产出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再进入热再生一体沥青拌合楼,与再生剂、沥青及部分新料充分混合后,“生”出新的混合料,重新用于沥青面层。据统计,项目建设期通过运用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预计可节约优质碎石资源3万立方米。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热再生一体沥青拌合楼 (贾利 摄)
此外,项目采用土凝岩技术,将弃土废渣加工为高性能低碳环保材料,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并在水车互通连接线开展了800米的广东省高速公路首段土凝岩应用试验段。整条连接线应用土凝岩约10公里,可节约碎石4.1万立方米。
项目在“节约资源、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施工现场设置龙门式洗车槽和焊烟净化器系统,有效降低扬尘污染;智慧梁场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提升能源效率,引入微藻固碳技术实现废气减排,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收集雨废水,经沉淀池过滤后贮存再利用……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土建5标智慧梁场 (张凯一 摄)
与会专家及业界代表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此次会议不仅是对汕梅高速改扩建技术经验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未来工程行业智慧建造方向的一次深度思考。”广东交通集团总工程师李卫民表示,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持续深入探索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发展思路和创新方向,致力打造广东省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先行示范项目,为未来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发展贡献更多“汕梅智慧”。
现场观摩 (周煦妍 摄)
据悉,广东省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研讨暨汕梅高速改扩建工程现场观摩会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指导,广东省公路学会、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来自全国各地交通行业的350余名业界代表参加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展览展示、现场观摩等形式,共同促进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理念的提升及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梅州日报记者:郑炜梅
通讯员:粤交集宣 彭媛 李啟荣 周煦妍
编辑:李子莹
审核:张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