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濡耳染网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记者丨谢之迎  编辑丨谭璐

良品铺子的“造假”风波,仍未完全平息。

11月18日晚,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调查通报,称此前打假网红举报,良品铺子“藕粉含有木薯粉”“酸辣粉里没有粉”等问题,均不成立。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良品铺子官方表示,已固定相关证据,将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将对2名举报人提起诉讼;涉事打假博主则回应,会将数百个样品一一送检。

良品铺子董事长杨银芬,上任将满一周年,他大刀阔斧降价,正待业绩回温。

这个当口,产品遭遇风波,可谓压力巨大。然而,若能顺利扛过测试,于这位掌门人不失为一次机会。

“如果良品铺子确实没有问题,对后续品牌建设是一次背书。”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告诉《21CBR》记者。

造假风波

11月初,有打假博主发布视频,质疑良品铺子部分产品的配料表“造假”。

比如,藕粉产品检测出掺杂木薯淀粉;酸辣粉面饼的配料表显示为红薯粉,未检出红薯、木薯、马铃薯成分。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一位食品业内人士向《21CBR》记者分析,木薯淀粉的成本远低于纯藕粉,若产品未标明,或涉嫌误导消费者。

事关食品安全,视频一发,杨银芬管理的零食巨头,站上舆论风口。

11月5日,杨为首的董事会专门公告,已向市场监管部门提请,就此事立案调查。

涉事藕粉和酸辣粉一度下架,随即重新上架。在天猫旗舰店首页,赫然写着“品质无惧流言”。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以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客服告诉《21CBR》记者,所有产品在保质期内都可以放心食用。

《21CBR》记者看到,210g桂香坚果藕粉,单袋售价19.9元。配料显示有藕粉、冰糖、低聚异麦芽糖、结晶果冻、冻干紫薯丁、巴旦木仁等。6桶酸辣粉售价24.9元,折合每桶不到5元。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良品铺子方面表示,截至11月15日,其调取和送检藕粉产品、原料,共输出12份检测报告,包含被投诉的7月份前原料批次。

结果显示,产品合格,未检出木薯成分。

酸辣粉共输出13份检测报告,包含被投诉的同批次产品,结果也为产品合格,检出红薯成分。

11月19日,举报人继续发布视频,质疑相关部门没有对举报材料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作出回应,也没有依法履行法定调查责任。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后续可能还有反转,目前很多信息还不完全透明。”

杨怀玉向《21CBR》记者表示,良品铺子若质量过硬,“对于来势汹汹的打假团队,将是一次强硬约束。”

杨银芬或可安慰的是,良品铺子的股价,趋于走稳。

11月19日收盘,其报收12.26 元/股,上涨3.29%,市值50亿元左右。

代工优化

杨银芬统领的良品铺子,过往确有遭遇质量投诉。

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有关良品铺子的投诉线索达2827条,涉及食品变质、发霉、出现异物等。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此类投诉,也涉及其他头部零食企业。如盐津铺子、来伊份和三只松鼠,投诉线索分别为611条、986条和3853条。

有观点认为,良品铺子在内,大量品牌采用“轻资产”模式,部分品类由代工生产,留下隐患。

比如,此次涉事藕粉的生产商为安徽燕之坊食品。在客服提供给记者的一份产品信息中,10月生产的藕粉产品,生产商为湖北麦克森生物。

产品多,品类杂,合作代工厂多,意味着对代工厂的筛选和对产品质量的把控,都需要格外谨慎。

去年11月底,杨银芬出任良品铺子董事长,因为做事果断,人送外号“杨一刀”。

上任第二天,他就宣布了降价战略,门店在售的复购率高的300余款产品,会员价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降价的核心,是整合供应链。杨银芬擅长打造供应链体系,热衷新技术与产品研究。

“挤出供应链端的‘水分’。”杨银芬把生产环节直接搬到原料产地,建立联合工厂采购模式。

例如,坚果等原料产品,以前是指定规格后定向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杨的团队将大宗坚果原料采购,纳入供应商直采体系,市场统采后分级营运,用不同型号、不同等级原料,制作不同类型产品。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要说明的是,管理层并未任由供应链市场化。

“尽管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降价优势,带来的后果却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杨银芬在采访中专门强调。

今年,他延续“降价不降质”策略,优化门店渠道、供应链、生产环节、经营成本。

同时,杨专门升级了全新品牌主张“自然健康新零食”,提出用三年时间,以技术创新去除零食的一切非必要添加。

此次“造假”风波,武汉当地监管部门已给出结论,于杨银芬团队,也是一次警钟提醒。

压力重重

良品铺子方面称,本次风波涉及的产品,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很小。

1-9月,良品铺子入账54.8亿元,同比下降8.66%,净利润1939万元,大跌近九成。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其中,第三季度亏损450.03万元,毛利率维持在27.75%的水平。

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杨银芬团队解释称,门店降价措施对毛利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目前,良品铺子有500多款产品降价,“最终目标是总产品的80%。”公司方面告诉《21CBR》记者。

“高端零食”放低身段,也有迫不得已。

主打性价比的零食量贩模式迅速崛起,服务社区用户的便利店与零食折扣店,也蚕食了大量市场份额。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去年,杨银芬团队试水新渠道,斥资4500万元拿到赵一鸣3%股权,布局线下量贩店。不过,半年后就以1.05亿元的价格,将股权尽数卖出。

“休闲食品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杨怀玉分析称,良品铺子的降价策略,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市场优势,反而加剧了价格战。

另外,杨银芬强调的深度研发能力,也遭到挑战。

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1-9月,管理层在研发上的投入仅1400万元,同比骤降近六成。同期,销售费用超11亿元,远超研发投入。

“长期来看,若能在高端化和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点,有可能实现业务复苏和发展。”杨怀玉表示,当前妥善维护好信誉,至关重要。

风波总会过去,杨银芬和良品铺子若想重拾辉煌,要走的路还很长。

图片来源:良品铺子,除标注外

" alt="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title="50亿武汉零食巨头,遭遇造假风波">
“公募一哥”千合资本实控人王亚伟 “背后事”

  02

  部分基金经理仍“在册”

  另外,观察千合资本从业人员的名单可以发现,除了王亚伟本人外,另有两位曾经在这家私募资管产品“挂名”的基金经理,即王睿智(早年曾任职于华商基金)和史成波均还“在册”。

  当然,后两者究竟处于怎样的工作状态,外界不得而知。

“公募一哥”千合资本实控人王亚伟 “背后事”

  03

  调研记录未曾“终止”

  资事堂进一步发现:千合资本的投研活动并未销声匿迹,而是持续出现于A股公司调研现场。

  根据东财choice的公司调研数据:千合资本最近一次调研的时点是2024年10月30日,调研的公司为心脉医疗,形式为电话调研。

  此外,2024年8月、9月和10月,这家私募的月度调研次数分别为8次、7次、2次(以调研的发生日期计算)。调研形式涉及线上会议、现场调研、业绩说明会、特定对象沟通等。

  具体调研人选中,史成波、邵印珠、蒋仕卿等都曾出现于调研名单中,他们在过往千合资本调研记录中有着颇高的“出镜率”。

  叠加千合资本备案产品中,大部分并未显示出清盘的状态,这似乎表明这家私募仍然在为客户资金进行操盘。

  04

  消失的“骨干”

  资事堂比对了千合资本从业人员信息后发现,一位名叫王路跖的关键人物不见踪迹。

  这家私募机构的官网曾经列出基金经理阵容:除了王亚伟,亦有蒋仕卿、史成波、王路跖、孙珂。

  上述四位相对年轻的基金经理,可谓王亚伟团队的骨干级成员,能够深得创始人信任并成为其“管钱”的助手。

  如今,王路跖已经不在从业人员名单中,其余数人依然位列其中。截至目前,这位人士的离职原因以及最新去向等信息,并不为外界所知晓。

  不止于此。

  此前另有一位基金经理,在今年一季度离开千合资本,相关人士名叫李冬卉。

  他早年曾在中金公司、华夏基金任职,还曾参与私募创业,2013年1月正式加盟千合资本,但加入后这家私募经历了众所周知的变化。这位基金经理相当于入职一年左右,就选择了与新东家的“切割”。

  05

  部分产品提前清盘

  公开信息显示:王路跖于2011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加盟华夏基金担任策略分析师,后加盟千合,并独立管理千合紫荆系列产品。

  从履历信息可以看出,他与王亚伟均有着相同的华夏基金背景,此前王的另一位“大弟子”崔同魁也曾在华夏基金任职,并且在王亚伟的私募产品里出任过基金经理。

  王路跖与崔同魁的“交集”,不仅仅是此前任职机构的交集,而且两人都曾是千合紫荆产品的“操盘手”。

  在崔同魁跳槽至其他百亿私募机构后,千合这个系列产品的基金经理变更为王路跖。

  有意思是:多只千合紫荆系列产品已经处于“基金已清算”之状态。

  据官方备案资料:2024年9月中旬,总计5只千合的资管产品同时进行了提前清算。

  通常来讲:当出现客观原因时,基金运作可能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私募管理人依据基金合同对基金财产进行清算。

  由此看来,王路跖的“异动”与最新一波产品的提前清盘有着绕不开的关联。

  中信证券(维权)财富管理部门的人士对资事堂表示,千合资本最新清盘的部分产品,主要就是由中信证券进行代销。

  另据了解,千合资本此前的主要存量规模,就是由中信证券、中国银行等特定渠道进行维护。

  06

  还有高管“撑场”

  备案资料显示,目前千合资本有两位登记的高级管理人员,一位是王亚伟,另一位是胡春莎。

  据悉,胡春莎于2021年加入这家私募,现任合规风控负责人,信息填报负责人,此前曾在泰达宏利、和聚投资任职。

  准确来说,千合资本只是王亚伟实控的证券类私募,他还实控一家股权创投累私募,即上海晞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管理规模区间为10亿元-20亿元。

  换言之,王亚伟在中国私募版图上的展业,可谓“两条腿走路”,横跨一二级市场,但近三年所曝光的投资踪迹非常稀少。

  近一年以来,关于王亚伟的动向有着很多说法,但往往处于难以证实、亦难以证伪的状态。

  这个私募平台如今是否以什么状态进行运作,特别是谁来“主事”,以及还掌管着多少客户资产,始终是待解的谜团。

" alt="“公募一哥”千合资本实控人王亚伟 “背后事”" title="“公募一哥”千合资本实控人王亚伟 “背后事”">
突发!碧桂园董事长及总裁被监管

12月6日晚,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及主席杨惠妍、执行董事及总裁莫斌、执行董事及财务负责人伍碧君,于近期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通知。

由于公司未能按照上交所的相关债券上市规则等规定按时披露本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上交所分别对碧桂园、上述三位高管以及其他具名人士作出自律监管措施决定。

突发!碧桂园董事长及总裁被监管

据此,上交所对碧桂园、杨惠妍、莫斌及伍碧君予以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

同时,碧桂园的附属公司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杨惠妍亦于近期收到上交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通知,由于碧桂园地产未能按照上交所及深交所的相关债券上市规则等规定,按时提交并披露碧桂园地产2023年年度报告,上交所及深交所分别对碧桂园地产、其董事长杨惠妍及其他具名人士作出自律监管措施决定。

据此,上交所及深交所对碧桂园地产及杨惠妍予以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

碧桂园表示,公司董事会已审阅自律监管措施决定的相关函件。鉴于相关违规乃由于本集团未能及时完成对2023年度业绩的审计等客观原因导致,并非因相关人士怠于履职尽责,因此董事会(杨惠妍、莫斌及伍碧君除外)认为无理由对杨惠妍、莫斌及伍碧君的诚信及能力存疑,杨惠妍、莫斌及伍碧君继续担任执行董事为合适。

集团高度重视上述通报批评事项,将以此为鉴,严格遵循债券信息披露要求,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应碧桂园要求,公司股份已经自2024年4月2日上午9时于香港联交所暂停买卖。公告称,公司股份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另行通知为止。

所持7.6亿股权被冻结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期,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安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增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的企业分别为安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畅和置业有限公司。案号分别为(2024)皖02执保32号、(2024)皖02执保34号。

突发!碧桂园董事长及总裁被监管

(2024)皖02执保32号信息显示,被执行人为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安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7.4亿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4年10月24日至2027年10月23日,执行法院为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

突发!碧桂园董事长及总裁被监管

(2024)皖02执保34号信息显示,被执行人为安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被执行企业为安徽畅和置业有限公司。冻结股权2000.0万人民币,冻结期自2024年10月24日至2027年10月23日,执行法院为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

突发!碧桂园董事长及总裁被监管

天眼查信息显示,安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增城市碧桂园物业发展成员,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一家以从事房地产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74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杨永胜。股权信息显示,该公司由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此外,安徽畅和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增城市碧桂园物业发展成员,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一家以从事房地产业为主的企业。股权信息显示,该公司系安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另一方面信息显示,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现存现存15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高达11.73亿元;安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现存16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为6,939.29万元。

此前,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烟台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2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转自: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 alt="突发!碧桂园董事长及总裁被监管" title="突发!碧桂园董事长及总裁被监管">
合计被罚470万元!富满微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违规减持被罚

华夏时报记者 齐萌 深圳报道

11月19日晚间,富满微(维权)(300671.SZ)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集晶(香港)有限公司(下称“集晶香港”)及实控人刘景裕收到深圳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因集晶香港在减持公司股票过程中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深圳证监局决定,对集晶香港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刘景裕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对集晶香港在限制转让期内转让“富满微”股票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20万元罚款。

对此,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被监管机构出具行政处罚决定,无疑会对其声誉和形象造成损害,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融资能力。

此外,记者梳理公司财报发现,受宏观经济下行、全球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公司经营面临着挑战。自2022年起,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毛利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至今公司仍未扭亏。

控股股东减持超5%未披露

据悉,2020年7月14日至2021年8月26日期间,集晶香港对富满微累计减持股份的比例达到了公司总股本的6.51%。

具体来看,从2020年7月14日到2021年6月18日,集晶香港减持了富满微股份共计880.2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9%。然而,在持股比例累计减少至5%这一关键节点时,集晶香港未按规定履行报告、公告义务,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这破坏了市场信息的对称性,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关键信息,从而可能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种行为还可能滋生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袁帅指出。

在2021年6月18日至2021年8月26日期间,集晶香港并未按照规定停止交易,而是继续减持富满微股份,减持数量为308.4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1%。在这一减持过程中,集晶香港的卖出金额达到了3.19亿元人民币,但同时也遭受了5086.48万元的亏损。

直到2021年8月26日,集晶香港才就此前减持比例达到5%的事项补充披露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对此,2023年2月3日,集晶香港披露公告表示,因集晶香港在减持富满微股票过程中,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集晶香港立案调查。

今年10月21日,富满微控股股东集晶香港及实控人刘景裕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1月19日,集晶香港及刘景裕正式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根据相关法规,深圳证监局决定,对集晶香港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刘景裕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对集晶香港在限制转让期内转让富满微股票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20万元罚款。

对此,富满微在公告中表示,本事项涉及的拟处罚对象系公司股东,不包含上市公司,不会对公司的日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本事项不涉及相关法规规定的退市情形。公司目前控制权稳定,经营管理、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均正常,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不过,受访专家均指出,此次处罚可能会对公司名誉及形象造成影响,可能影响公司股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对本报记者表示,投资者可以发起诉讼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可以正式申诉向监管机关提交举报材料,促进行政执法,同时,在资产配置方面,优化实行分散投资策略,规避集中风险。

公司何时扭亏?

公开资料显示,富满微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高品质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封装、测试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目前拥有4个大类在销售产品,主要涵盖视频显示、无线通讯、存储、电源管理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为LED屏控制及驱动、MOSFET、MCU、快充协议芯片、5G射频前端分立芯片及模组芯片,以及各类ASIC 等类芯片。

然而,近年来公司业绩表现不佳。2022年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富满微在2022年首次出现营收下滑及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亏损的现象。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7.71亿元,同比下滑43.70%,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下滑137.83%,扣非净利润为-2.07亿元,同比下滑150.49%。毛利率自2021年的53.97%下跌至2022年的19.35%。

到了2023年,行业景气度仍未恢复。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4796亿块,同比下降10.8%,进口金额3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5.4%,2023年中国出口集成电路2678亿块,同比下降1.8%,出口金额1360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1%。

在这一年,受全球电子产品需求下降及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等诸多因素影响,富满微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毛利同比大幅下降,毛利率仅为7.30%。公司营收继续下滑,亏损进一步加大,实现营收7.02亿元,同比下滑9.03%,净利润为-3.48亿元,同比下滑101.49%,扣非净利润为-3.55亿元,同比下滑71.43%。

最近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6亿元,同比下滑5.12%,净利润为-6480.65万元,同比增长51.82%,扣非净利润为-8384.01万元,同比增长47.79%,毛利率为17.92%,增长了153.34%。

对此,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到,近年来受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保护主义贸易限制加剧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削弱,但长期来看,全球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将持续增长。新能源车、5G、自动驾驶、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将形成未来需求。

同时,袁帅指出,目前,集成电路行业正面临着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公司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至于公司日后的发展,则取决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市场的变化。

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致函富满微,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alt="合计被罚470万元!富满微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违规减持被罚" title="合计被罚470万元!富满微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违规减持被罚">